首页 > 名家访谈 > 正文

叶永青:在大理 坐在了诗和歌的边上

     叶永青

叶永青个人作品

叶永青,人称叶帅,对叶帅的了解,始于2007年的春天,那时我是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大二的学生,教授中国当代艺术史课程的吕澎老师给我们班布置了一项任务,每人从他开具的25位当代艺术家名单中选取一位进行采访,并为艺术家撰写传记。于是,我在北京和叶永青有了一次会面,他带我去他的艺术工作室参观,参观结束后一起去798看展览。

那次见面很短暂,也是目前为止我和叶永青的唯一一次见面。之后,我会时不时地关注叶帅的消息,却好像没有了联系的理由。但是,我一直关注叶帅的朋友圈,我了解到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事情,尤其是他在大理生活的花絮、片段。

其实不止叶帅,还有很多艺术家、诗人、作家、音乐家都在大理居住和生活,形成了一种特殊的“大理现象”。这座想象中的古城,与艺术、与艺术市场的中心距离遥远,但却成为很多当代艺术家们心中的乐土,带着好奇,让我们来听一下叶永青关于大理当代艺术群落的讲述。

美术报:叶老师,据了解您一年之中有很多时间会居住在大理,您的身边聚集了很多的诗人、艺术家,大家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到大理去?

叶永青:云南昆明是我的家乡,是我成长的地方,而大理,是我以前就经常会来的地方。我对大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。于我而言,在大理,就是回故乡。大理跟行业没有关系。我在北京、重庆、昆明、伦敦等地方都有工作室。回故乡,我就是想找一种远离大都市的空间感。

当然,在大理,也有一个小范围的圈子,像方力钧、岳敏君在这里都有工作室。相对于北京、上海、重庆、昆明的喧闹,大理要安静很多,更适合艺术家特别是像我这样的艺术家创作与生活。

美术报:大理当代艺术群落是怎么形成的?谁是大理当代艺术群落的发起者?规模怎么样?

叶永青:没有发起人,也没有形成大体量的成气候的艺术群落。大理这个地方,有意思,就因为它还是一个乡村,如果失去这个,大理就不再是大理了。据我了解,大家都是自发地来到这里。我在大理没有房子,只是比其他人来这里驻扎的时间要早。大概十几年前,音乐人来到大理,当然这是音乐本身的问题,是音乐人另一种生存方式,在大理,他们可能更自由。又过了几年,诗人、写作者成规模的出现,但其实他们还是都市移民,是一种逆城市化现象。

美术报:大理艺术家的群居生活是怎样一种状态?

叶永青:在大理,大家是单纯的朋友,都是普通的居民,所以基本上是英雄不问来处,我们只谈当下,就谈这一刻,不把城市的名利场带过来。就像做展览,大家会关心展览有没有意思,展品质量好不好。在大理,可能我们更关心的是谁家的菜更好吃,谁家今晚有好酒喝。

美术报:当代艺术家是怎样与作家、诗人在一起构建绘画的语言的?当然,在国外,他们与画家是永远联系在一起的。

叶永青:很有幸我总会认识一些作家或者诗人,有时候就会成为朋友。和他们对话可以相互启发,互相之间都彼此认同各自表达当下的欲望,只是表达方式有所不同。也正因为不同,反而更有吸引力,使创作思路更有张力。在大理,我和另外两位居民发起的“大理下午茶”,是一个有意思的现场。又比如就在前几天,举办的“第九届天问诗歌艺术节”,是一次“任性”的表达,是对于快节奏生活的一次远距离观看,面对不同的生活方式,让人们有思考与比较。其实说白了,就是自我塑造。我在大理生活的最大惊喜,就是不小心坐在了诗和歌的边上。看着大理满城的诗人和艺术家,也是醉了。

美术报:居住在大理,艺术市场有没有受到影响?又是如何应对的呢?

叶永青:这方面我考虑的不多。不管是市场还是应对这些都是画廊和机构在做。对于我来讲,创作才是最重要的。像大理这样的边远城市不具备市场,但却可能是每个人都在寻找的地方,可以让创作回归到最纯粹的状态。(来源:美术报)

叶永青个人简介:叶永青(1958- )出生于云南昆明,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,现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。曾在北京、上海、新加坡、英国伦敦、德国慕尼黑、德国奥格斯堡、美国西雅图等地举办个展。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收藏。

上一篇:【各国参展艺术家眼中的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】----中国·台湾
下一篇:傅申:画出让人看得出时代的作品
Copyright 2014 武汉市铿锵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101号5-6层 鄂ICP备0900189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910号 技术支持:铭至信息